伍.不求极化之自然生命和极化之资本城市

 

资本——人之宝器,社群利器,国家法器,天下神器。建筑和城市的建设需要调用 极大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资料,而资本是获取这些资源的最关键的要 素。城市是稀薄了的自然,是浓稠了的人欲。库哈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经济效率和公共欲望被最大限度地提高和膨胀,摩天大楼的原型是针和球的复合 体——有如针一样的结构在紧缺有限的土地上建造极高容积率的建筑物,有如球一 样的结构用最小的表面积包裹最大的体积,获得最大的空间价值。资本建设可以 极速满足甚至透支社会的需求,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在《癫狂的纽约》一书 中,他将资本和技术描绘成席卷一切的法则,由此产生的凌驾于一切现实之上的 曼哈顿主义和拥塞文化的形成,以及人们陷入到一种狂喜的、异想天开的、僭越 无度的透支状态。

 

然而,刘易斯芒福德却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对资本主义现代都市进行了严厉 的抨击:“取消大都市量的限制,标志着从一个有机系统改变成为一个机械系 统,从有目的性的增⻓变成为无目的的盲目扩张。”“城市资本进程的最终目标将 是使人类变成一个统一的,完全标准化的,被塑造成大城市式样的,习惯于消费 供应商提供的商品的动物,为的是满足不断扩张中的经济利益。”资本生存的本 质是资本增殖,一旦停止增殖,资本就死去成为消费基金,经济就陷入困境。资 本建造遵循资本逻辑: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资本扩张。因此,资本建造的价值 观是指标越高越好,需求越多越好,而非按需建设。

 

城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载体。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成 要素之间互为因果,不可分化。现代城市的规划应首先考虑特定城市的整体性, 系统性和地域性而非将标准化的规划原理无差别地运用到每个待开发的城市或地 区中去。 城市规划的先决条件对规划结构有决定性的作用:如果限定了一个城 市的最大规模,那么所有的规划设计都将以这个最大规模为限,通过优化城市系 统来调整城市格局,交通路网以及建筑指标;如果规划的先决条件是建设规模和 经济增⻓,不去限制城市的最大规模,那么那些原本应该受到限制的利益就会如 瘟疫和肿瘤一般无限扩大,占据有限的城市资源,直至土地消亡。反观以自然营 造为主的古代都城,其城市化进程是缓慢的,城市的特质却是鲜明的。究其原 因,在于这些城市充斥着自然和人文的气息,他们大多依循地理气候而修建,并 在⻓期的历史生活中积累了自身独特的文化,让世代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受到 了幸福。自然营造的城市从来不以经济指标为发展目标,评价一个城市也不能以 经济指标为主,就如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身高和体重等身体数据一样。数据不是 原因而是结果。城市规划的出发点若是被限定于经济,技术,规范,指标等这些 可度量的数据之中,设计结论就会如同数学方程式般可以被推导出来,一切都是 在复制,没有惊喜,没有突破,没有超越。资本绑架了城市,数据绑架了思维。

 

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 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此之谓:天道求和,人道求极。生命系统的能量分 配是根据维持生命体的能量负荷以及各个器官的需求来进行的,保持生命体健康 的新陈代谢是适量的、平衡的、和化的、相对的。而社会系统的经济分配却是根 据资本和权力来进行的,导致其结果是透支的、杠杆的、极化的、绝对的。

 

城市的特质、历史、文化、环境是不可度量的,把城市理解成为一种生命形式, 把城市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维系城市运作的资本就应该如生命有机体的 能量一样,按需分配。资本需要新陈代谢,文化需要栽培种植,城市的IP主线应 该是不可度量、不可复制的城市特质。资本的目的如果是为了社会和人群,而不 是为了资本的自我增殖,达到资本和人本的深度融合,那么城市将会朝着健康的 方向发展,获得它应有的幸福感。

 

返回